> 医院新闻 >

翟向京医生参加“第二十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

以下文章内容均属我院诊室主任临床整理,科学分析。有疑问可点击咨询在线医师

  5月21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在重庆悦来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会议历时三天,我院风湿科翟向京医生前往参加会议。此次会议恰逢中华医学会成立100周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成立30周年的“双庆”盛事。值此双庆之喜,来自国内外风湿病学领域的近2500位学者将齐聚重庆,通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向“双庆”献礼。

翟向京医生参加“第二十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

(图:第二十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开幕现场)

  ·我国风湿病学发展现状

  翟向京医生指出,中国风湿病学科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区域间及区域内分布不均衡,各地医院水平参差不齐,社会关注度不高,医师数量及诊疗水平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此外,风湿科在多数医院属于弱势科室,甚至很多省市医院尚未开设风湿科,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普及工作。

  翟向京医生强调,我国风湿学科发展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缺乏规范化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标准;缺乏使用体现我国人群特点并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诊断评估和综合治疗指南;缺乏全国性的研究应用平台;缺乏大样本量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中国的风湿病流行病学资料、药物经济学资料等数据不详……因此,开展风湿病学临床研究,探讨适合中国人的风湿性疾病诊疗方案,是我国风湿病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学科发展的重点与方向

  翟向京医生还提出,未来几年内,我国风湿病学科发展的重点与方向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1)建立临床与基础应用研究一体化的转化医学研究示范基地,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疾病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队列及高质量的生物样本数据库,重点是实现信息化管理和社会化运营。(2)创立并优化基于基因组学、生物学、整合医学、医学信息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的技术体系。(3)建立并发展具有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运行的分子医学临床检测实验室,培育专业人才团队。(4)制定和优化分子标志谱/物、疾病分型标准及技术方法,大力发展应用于临床个体化综合防治、重大疾病整体防治的诊疗方案和高新技术。

  此外,基础研究仅靠风湿学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注重与基础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合作,强强联合,利用转化医学对基因学、蛋白分子学、发病机制、各疾病分层、药物学等多角度进行研究。最终构建与生物标本库相结合的全国性临床资料数据库,并以此作为转化医学的较佳应用平台,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湿病研究,通过制定适合国人的指南使中国风湿病的诊疗水平跃居世界前列,最终走出中国特色的风湿病学科发展之道。

  翟向京医生最后讲到,30年来,我国风湿病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壮大,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目前正处于发展的较佳时期。目前,风湿学科具有无限前景,诸多尖端技术与新型药物均聚集在风湿领域,我们要抓住机遇,再创辉煌。

  我院翟向京医生就如何做临床研究进行学术交流

  23日,我院风湿科翟向京医生还就如何做临床研究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他说到:“我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临床研究,更缺乏拥有中国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南,其关键在于临床医生不懂得如何去做临床研究,难以开展多中心的队列临床研究和注册研究。所以说,我们要让医生更多地了解如何去做临床研究,而不是到实验室去做动物实验。”为了改变既往我国风湿病学界重基础研究、轻临床研究的窘况,本届大会特邀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生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医生委员等其他学科领域的医生向与会者讲述如何做临床研究。

  此外,为了体现我国风湿学界对注册研究的重视,让与会者了解亚太各国风湿病的发病情况,大会邀请了亚太地区数个国家的医生学者在亚太风湿高峰论坛和全体大会上报告他们所在国家开展注册研究的进展,希望我国风湿病学领域的医生学者能从不同国家地区的队列研究进展中获得有益的借鉴,最终发现比较中国人是否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表型,拿出能够代表中国的循证数据。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